寫下這封信時,我們剛剛經曆了前所未有的一年。
二十年前,我們創辦了蓋茨基金會,聚焦全球健康,希望用從微軟獲得的收益盡可能改善更多人的生活。健康是任何社會繁榮發展的基石。如果你的健康受到威脅,總是擔心染上什麽可能致命的疾病,那就很難全心投入到任何其他事情中,因爲生存和健康會成爲你的首要任務。
過去一年中,許多人第一次對此有了切身體會。現在,我們做出任何一個決定之前都要考慮一個新的因素:如何將感染或傳播新冠肺炎的風險降到最低?
這封信可能會被一些流行病學家讀到,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猜想大家都在過去一年被迫學習了一套全新的詞彙,並努力調整,以適應這樣的生活,比如“社交距離”、“拉平曲線”和某種病毒的“R0值”,等等。(對于正在讀這封信的各位流行病學家來說,你們恐怕從來不會相信自己的同事安東尼?福奇竟然登上了時尚雜志《InStyle》的封面。)
撰寫去年的年信時,世界才剛剛開始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造成的嚴重影響。盡管我們基金會一直對全球暴發大流行病的可能保持警惕——尤其在西非埃博拉疫情之後——但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地的經濟、就業、教育和社會生活造成的沖擊之大還是讓我們始料未及。
在第一次听到“新冠肺炎(COVID-19)”这个词仅仅数周之后,我们就关闭了基金会在各地的办公室,与全球几十亿人一起开始适应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我们而言,日子变成了一次次视频会议、一条条令人担忧的新聞推送和一顿顿微波快餐组成的混沌时光。
但和疫情對其他人造成的影響相比,我們倆所做的妥協簡直微不足道。新冠肺炎奪走了人們的生命,數百萬人受到了病痛的折磨,全球經濟也因此陷入嚴重的衰退。15億兒童被迫停課,有些孩子甚至再無可能回到課堂。堅守在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做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他們自己和家人都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壓力和隔離對心理健康也産生了深遠影響。
每個國家都有許多家庭遺憾地錯過了許多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畢業典禮、婚禮,甚至是葬禮。(我們的父親,老比爾·蓋茨,在去年9月去世了,我們卻不能聚在一起悼念他,讓這場離別倍添感傷。)
過去幾個月可能會在曆史上留下沈重的一筆,這是整個疫情期間最痛苦的一段時間,但希望就在眼前。雖然複蘇之路仍然漫長,但在這場抗擊病毒的戰役中,全球在開發新型檢測工具、藥物和疫苗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我們相信這些工具很快便能大幅拉平疫情曲線。?
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想起溫斯頓·丘吉爾的一句話。1942年秋,英國在對納粹德國的一場戰役中取得勝利。丘吉爾認爲這是戰爭的轉折點,在爲紀念這場勝利發表的著名演講中,他發出了警告:“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序章,但這可能是序章的結束。”
而就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我們樂觀地相信“序章的結束”就在眼前。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爲了走到今天,全世界在公共衛生方面做出了史無前例的努力,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醫護人員、商業領袖、基層組織人員、宗教團體和許多其他各界人士正在以全新的方式通力協作。
這種合作至關重要,因爲當我們面臨這種全球危機時,我們不希望看到企業的決策僅僅出于商業利益的考量,也不願看到各國政府只顧狹隘地保護本國公民。我們需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和利益團體以良善之心聚四方之力,以團結合作謀人類福祉。
慈善事業可以促成這樣的合作。蓋茨基金會在傳染病方面已經有二十年的工作經驗,我們與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和私營部門都保持著長期、深入的合作關系。同時,由于蓋茨基金會著重關注全球最貧困人口所面臨的挑戰,我們也深知世界需要充分考慮到低收入國家的獨特需求,這一點尤爲重要。
迄今爲止,蓋茨基金會已經爲抗擊新冠肺炎投入了17.5億美元。大多數資金都用于生産和采購重要的醫療用品。例如,我們爲開發單克隆抗體等新冠肺炎新型藥物的研究人員提供支持。我們還與合作夥伴攜手,確保這些藥物的配方能方便它們在最貧窮的地區運送和使用,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受益。
我們還支持研發和交付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在過去的20年間,我們提供資源支持了11種疫苗的研發,這些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驗證。我們的合作夥伴正將在此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應用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工作中。
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你或者你身邊的一些人可能已經接種了新冠肺炎疫苗。我們認爲,這些疫苗能如此快速地問世是十分了不起的——因爲僅僅在2020年初,人們對新冠肺炎的病原體還幾乎一無所知,而驗證一款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遵循非常嚴格的流程。(大家一定要明白,雖然這些疫苗的研發被提速了,但還需要遵循嚴格的審評才能最終獲批。)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能獨立實現這一目標。世界各地的資助方慷慨解囊,競爭對手共享研究成果,而全球多年以來對科技的投資開啓了疫苗開發的新紀元,這一切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把握先機。如果新冠病毒不是在2019年、而是2009年出現,那疫苗的研發過程會漫長許多。
當然,在實驗室中開發安全有效的疫苗還只是一切的開始。因爲全世界需要數十億劑的疫苗才能保護所有人免受這種疾病的威脅,所以我們幫助合作夥伴探索如何能夠在研發疫苗的過程中同步推動後續的生産工作(通常來說,這個過程是有先後順序的)。
現在,我們需要從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其他高風險人群開始,讓世界上每個有需要的人都得到這些疫苗。蓋茨基金會之前也與疫苗生産企業和夥伴合作,以低廉的價格大規模交付其他疫苗(包括通過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向低收入國家的8.22億兒童提供疫苗),而我們在交付新冠肺炎疫苗時也采取了相同的方式。
我們的基金會和合作夥伴也在以其他方式應對新冠肺炎帶來的挑戰。2006年,我們的好朋友沃倫·巴菲特將他的大部分財産捐給基金會,讓我們的資源翻了一倍。他那時督促我們聚焦于那些對達成我們的使命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抗擊新冠肺炎無疑是2020年全球健康事業中的一個關鍵工作,但它絕不是我們去年唯一的工作。我們的同事們在基金會的各個項目領域都在積極推動進展。
受疫情影响,通过举办一次活動向大批民众集中发放蚊帐的做法不太安全,因此疟疾团队需要重新考虑怎样分发蚊帐。我们还帮助合作伙伴了解新冠肺炎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并保证他们能持续获得必需的医疗服务。
我們在教育領域的合作夥伴則幫助教師進行調整,讓他們習慣通過筆記本電腦進行遠程教學。換句話說,我們仍然在向著基金會成立以來的既定願景邁進:讓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機會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如果有什麽理由可以讓我們對疫情後的世界保持樂觀,那就是:雖然疫情迫使很多人去學習全新的詞彙,它也爲老生常談的“全球健康”賦予了全新的含義。過去,“全球健康”很少真正用于描述全球各個地區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實際上,富裕國家的人們常常會用這個詞指代貧困國家人口的健康狀況,雖然形容這一情況更准確的用詞或許應該是“發展中國家健康”。但這種情況在去年發生了改變。2020年,全球健康和本土健康融爲一體。面對無視國界或地理邊界的病毒,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之間人爲設置的區隔瞬間坍塌。?
我們親眼見證了這樣一幕:一種你聞所未聞的疾病在某個你或許從未踏足的地方暴發,迅速地形成一場你身邊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像新冠肺炎這樣的病毒提醒著我們,無論我們有多麽不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被微生物和微粒組成的微觀網絡緊緊相連——無論你願不願意接受,我們都在一條船上。我們希望去年一起走過的經曆能深遠地改變人們對全球健康的看法,也讓富裕國家的人們看到,對全球健康的投資不僅能惠及低收入國家的人民,更能讓所有人受益。我們非常興奮地看到美國最新的新冠肺炎援助計劃涵蓋了一項40億美元的投入,用于支持全球疫苗免疫聯盟。這類投資能讓我們在應對下一次全球挑戰時准備得更好。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我們父母那一代的決定性事件,我們正在經曆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也將重新定義我們這代人的生活。二戰促使各國加強合作,維護和平、實現共同利益。現在,我們也有機會將應對這場疫情危機中來之不易的經驗教訓轉化成一個人人更加健康和平等的未來。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闡述對構建一個更加美好未來至關重要的兩個領域:優先解決公平問題,和爲下一場大流行病做好准備。
疫情結束時,我們在公平問題上能比以前有所進步麽?
比爾:我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世界何時會恢複正常。我理解爲什麽大家會問這個問題。我們都想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世界。但是有一個領域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到過去,那就是我們對于大流行病的輕敵自滿。
殘酷的現實是,新冠疫情恐怕不會是我們面臨的最後一場大流行病。我們不知道下一次疫情何時到來,也不知道它是一種流感、冠狀病毒還是其他前所未見的新疾病。但我們必須做好准備,不能再被打得措手不及。除非全世界行動起來,防患于未然,否則下一場大流行病的威脅依然會籠罩人類。
所幸,我們可以在傳染病暴發前未雨綢缪。盡管世界在很多方面都沒能爲新冠疫情做好充足准備,但我們依然受益于過去抗擊其他傳染病的經驗。例如,埃博拉疫情讓我們認識到需要加速新疫苗的研發。因此,蓋茨基金會與政府和其他資助者合作,創立了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CEPI資助了多個新冠候選疫苗的研發,包括Moderna研發的疫苗以及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AstraZeneca)合作研制的疫苗。CEPI也深度參與了梅琳達提到的疫苗公平分配的工作。
爲了防止去年的艱難形勢重演,我們必須像對待戰爭威脅那樣重視大流行病的防範工作。世界必須加倍投資于研發和像CEPI這樣有助于抗擊新冠疫情的組織,並且需要加強建設我們尚未具備的能力。
預防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病需要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投入,這確實是一筆龐大的開銷。但是請不要忘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預計會造成28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全球花費的這數百億美元,可以節省幾十萬億美元並避免數百萬死亡,我認爲這是全世界可以買到的最好、最劃算的保險了。
這筆投資大部分來自富裕國家。中低收入國家和我們這樣的基金會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高收入國家的政府更需要帶頭行動,因爲他們將因此受益良多。如果你來自富裕國家,那你的政府爲全球流行病防範工作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將惠及于你。正如梅琳達提到的,世界上任何一處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整個世界都會受到威脅;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病也是一樣。用于切斷病毒傳播的工具和系統需要在全球普及,包括在那些中低收入國家。?
首先,政府要繼續投資于此次疫情中不可或缺的科學工具——即便是在我們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以後。新的突破可以幫我們在下一次抗擊新的疾病時搶占先機。美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建立起足夠的檢測能力,但其實在短時間內提升快速檢測能力是有可能的。在下一次大流行病到來之前,我希望我們能建立一個全球的超大型診斷平台,每周可以檢測多達20%的全球人口。
我相信下次面對大流行病時,我們會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單克隆抗體是新冠療法裏最被寄予厚望的治療方法之一。如果病人能夠及時獲得這種治療,死亡率就有望下降80%。
十多年來,蓋茨基金會一直在資助單克隆抗體療法的研究,探尋其治療流感和瘧疾的潛能。這些抗體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而其劣勢在于研發和生産非常耗時。我們恐怕還需要五年的時間改進技術,才能快速將其應用于抗擊新的病原體上。
未来五年,我们研发新疫苗的能力也会突飞猛进——这主要得益于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研发成功。我在自己的年度总结《2021,世界势必取得进步》一文中详细地介绍过mRNA疫苗。简单而言,mRNA疫苗属于一种新型疫苗,它可以给人的身体发出指令,教会它如何抵御一种病原体。尽管基金会自2014年起就一直在资助这一新技术平台的研究,但直到上个月才有一种mRNA疫苗首次获批。这次疫情大大加速了mRNA疫苗平台 的研发进程。
正如我相信檢測方法和單克隆抗體療法將取得巨大進展一樣,我認爲在未來5-10年間,mRNA疫苗的研發速度會更快,生産更易規模化,儲存性能更穩定。這對于未來的全球大流行病以及其他全球健康挑戰來說都是巨大的突破。mRNA疫苗的技術平台在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等疾病防治研究領域也存在很大的潛力。也許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進展將會成爲我們終結這些致命疾病的利器。?
要防範全球大流行病,光靠科學工具是不夠的。全球還需要可以實時監測危險病原體的基層能力,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快速啓動的基層衛生力量。這方面的細節還有待考量,包括應該在哪些地點建立這種基層衛生力量,組織架構怎樣設計,等等。但我現在有一些初步的想法:
首先,我們需要在第一時間發現疾病的暴發,不管何時何地。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全球預警系統,現在我們的系統規模還不夠大。這一系統的基石是診斷測試。假設你是一名農村衛生診所的護士,你注意到咳嗽的病人比往年這個時候要多,或者病患死亡數量高于往常。于是,你做了常見病原體檢測。如果檢測結果都是陰性,你的樣本就會被送往其他地方進行測序和進一步調查。
假設你是一名農村衛生診所的護士,你注意到咳嗽的病人比往年這個時候要多,或者病患死亡數量高于往常。于是,你做了常見病原體檢測。如果檢測結果都是陰性,你的樣本就會被送往其他地方進行測序和進一步調查。
如果你的样本被发现是某种有超级传染力或是前所未见的病原体,传染性疾病的应急 人员就会开始行动。这些人就好比应对大流行病的消防队。和消防员一样,他们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随时准备应对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潜在危机。当没有疫情暴发时,这些人可以进行疟疾和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工作,以维持高技能水平。我估计全球共需要大约3000名应急人员。
为了学习如何最好地使用这些应急人员,全球需要经常进行情景模拟演习,在模拟中演练、 分析、提高应对疫情暴发的能力,就像用军事演习来提高实战能力一样。速度在大流行病期间是关键。速度越快,越能尽早切断病毒的指数级传播。
那些近年來抗擊過呼吸道疾病暴發的地方,比如遭遇過非典(SARS)的台灣地區和遭遇過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的韓國,在這次疫情當中的反應速度要快過其他地區,因爲他們已經有經驗了。演習可以確保所有人在下次疫情到來時迅速展開行動。
歸根結底,我之所以樂觀地相信我們下次能夠做好准備的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原因是:世界已經明白應該嚴肅對待大流行病。世人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傳染性疾病可以奪去數百萬人的性命或令全球經濟陷入癱瘓。過去一年的苦難將在一代人的記憶當中留下永久的烙印。我相信所有可以確保悲劇不再重演的努力都會得到廣泛支持。我們已經看到不斷有新的大流行病防範戰略出台,包括去年由英國主導的七國集團提出的戰略。我預計未來的數月和數年內還會湧現越來越多的舉措。
當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病來襲時,世界沒有做好准備。我相信下一次會大有不同。
一個全民更健康的光明未來
在新冠肆虐的當下,還有很多人深受其害,我們很難預計疫情何時才會終結。而當那一刻終于來臨的時候,曆史會銘記那些在疫情中湧現的卓越領導者,因爲正是他們帶領我們走出了這次危機。?
我們說的“領導者”不僅包括那些負責組織政府抗疫行動的政策制定者或政府官員,也包括曆經艱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確保孩子不會落下功課的老師、家長和保育員;夜以繼日地研究如何阻止病毒的科學家和研究者;還包括那些願意多做幾份飯,讓鄰居不會挨餓的好心人。?
他們展現出的領導力將帶領我們走出疫情。多虧了他們,世界才能複蘇。而複蘇後的世界將變得更加堅強,並爲下一次挑戰做好更充分的准備。在過去一年中,疫情幾乎威脅到了世界上的每個人。我們希望,在明年結束之前,公平、有效的抗疫舉措也可以惠及每個人。?
祝福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在這段困難的日子裏平安、健康。
分享到:
新聞 活動 /
Latest News and Events